close
去逛逛人人喜歡的奈奈部落格,剛好看到一個串連支持受害者的活動,
"和受害者站在同一邊"
是朱學恆串連的?之前很想邀請他呢。
但這個活動讓我感覺很複雜,
我明白這對受害者來說,得到正義的伸張是復原過程中很重要的因子,
但是,也只是部份的功能,
已經失去的,不會再回來,
在乎受害者的感受,不等於支持復仇者計畫,
所謂的死刑,究竟是復仇,還是復原計畫?
基於道德,復仇與判處死刑當然合理,
但是社會上瀰漫著復仇的氣氛,我覺得很傷悲的,
前幾年228事件總是在選舉時期被提出,
選舉完了,誰又在乎受害者家屬,無論省籍,誰管這些人傷口復原沒?
被炒作了這麼多個年頭,受害者家屬真的過得好不好呢?
找到繼續為生命享受快樂理由了嗎?
長期與猶太倖存者工作的答理尼精神分析師認為社會對於創傷倖存者的集體責任乃是"分擔她們的痛苦"。
當社會成員不去聆聽與了解的時候,就等於參與了消音的共謀(conspiracy of silence)
,並且對倖存者造成更大的創傷或『對被害者的二次傷害』
其實我支持肯定這樣聆聽受害者家屬的聲音,
但也戒慎的祈禱,帶領者能夠承受得住這般大的傷悲與憤怒,
不被群眾力量影響導致失去活動的本意,
應該說帶領這種活動,需要很大的能力阿,
我想,與其說站在受害者這邊,感覺分化了,於敵視了某些對象是如此?
更該重視的是這些家屬的感受,
聆聽他們的故事,分享眼淚,那樣的力量,
是我們的社會亟需的。
我們的台灣其實很美好,雖然分紛擾擾,
但人民很熱情,很積極關心他人,
所以受傷後總在相互扶持下站起來,
這個世界不完美,但是殘缺得很美好,
我看過一首被引用的詩,我很喜歡那樣的意境,
不過僅記得詩名:試著讚美這殘缺的世界
雖然那是一本講家庭暴力動力的書,
但這個活動讓我想起這首詩。
(坦白說,我的確很擔心這個活動,唉...)
全站熱搜